论夏衍抗战戏剧中的爱情模式–以《心防》、《法西斯戏剧》、《芳草天涯》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4 21:18:37

论夏衍抗战戏剧中的爱情模式

—— 以《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为例

摘要:夏衍抗战戏剧中独有的爱情模式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基于成熟的婚姻,并被抗战这一特定历史背景所裹挟,家庭命运与国家兴亡交织一体。本文将通过分析《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这三部抗战戏剧代表作,看夏衍如何用个人的婚姻恋爱反映当民族大义与个人利益冲突时的社会众生相。

关键词:夏衍;抗战戏剧;爱情模式

一、文献综述

夏衍作为我国现当代戏剧、电影创作大师,是我们在研究现当代文学时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对夏衍作品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持续。但是并没有呈现出非常集中的研究热潮。中国知网中以“夏衍”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检索到相关硕博士论文和期刊文章共3273篇,其中关于夏衍戏剧的有336篇。 在这些研究中相关博士论文17篇,其中以夏衍及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有4篇,分别是:《游走于政治与文学间的精神流变——夏衍文艺创作论》(姚成丽·2011)、《权利·话语·政治文化——夏衍话语实践研究》(王国英·2008)、《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以夏衍文化实践为个案》(刘骋·2005)和《都市感知与空间实践:夏衍及中国现代影剧人的文化上海》(周佳·2016)。 以“夏衍”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模糊检索得到论文47篇,其中直接相关的有11条。比较有代表性的硕士论文有《论夏衍戏剧艺术的创新》(王文英·1985·《文学评论》)、《在争辩中前进——1936-1987年夏衍剧作研究评述》(韩日新·1990·《文学评论》)、《简论夏衍抗战时期的剧作》(张道才·2007·《中国戏剧》)、《夏衍话剧创作中的历史旋转》(王鐘陵·2006·《求是学刊》)、《夏衍剧作的艺术风格》(陈坚)。

前人对夏衍的研究已经做出不少成果。相关评论著作有:《夏衍剧作艺术论》(周斌著·1997)、《夏衍评传》(陆荣椿著·1997)、《论夏衍》(中国电影艺术协会编著·1989)、《夏衍戏剧研究资料》(会林、绍武编著·1980)、《夏衍研究专集》(巫岭芬著·1990)。《夏衍剧作论》(周钢鸣)对夏衍在上海、广州、桂林的剧作做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夏衍现实主义的戏剧观,分析其独幕剧和历史剧的成败之处,同时解析其独具匠心的艺术解构和诗意幽默的戏剧语言。提及的艺术辩证法与狄更斯、高尔基对夏衍创作的影响更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周钢鸣一样,刘西渭也对夏衍的剧作做出了总括性的分析。浙江大学陈坚教授的《夏衍的生活和文学道路》勾勒了夏衍的生活和写作,记录了他作为一名战士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了解夏衍的一部不可缺少的文献。”(日本学者阿郭青文语);《夏衍传略》(周斌著·1994)同样记录了一名落魄家庭的老来子东渡扶桑求学,又走上左翼文坛,在电影、报告文学、戏剧、小说、杂文上取得显著成就。《夏衍评传》(陆荣椿著·1997)同样介绍夏衍生平,但又夹杂对作品的评析,注重介绍夏衍在文学体裁创作上的转向,用编年体概览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从三十年代话剧新尝试《都会的一角》,到报告文学代表作《包身工》,再到以国民党抗日为背景的小说《春寒》,以及在文化部任职之后的电影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

目前主要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夏衍戏剧与政治、夏衍的报告文学、夏衍的电影艺术与理论、夏衍与曹禺的比较、夏衍与契诃夫以其代表作品《上海屋檐下》。其中,夏衍的戏剧与政治创作注定是绕不开的话题。例如,《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夏衍戏剧简论》(潘丽)、《简论夏衍抗战时期的剧作》(张道才)等文研讨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挖掘了剧作中“大时代”与“小人物”的对比、从个人的“合辙”走向群体的“江湖”传达了革命乐观的主义基调。周佳在《都市感知与空间实践:夏衍及中国现代影剧人的文化上海》探讨了以夏衍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影剧人的影剧活动与民国时期上海城市文化空间之间相互促成、交融互动的历程,历数从三十年代、抗战时期、到战后,以夏衍为代表的上海文艺工作者如何使戏剧成为与现实城市空间政治参与产生互动的公共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