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TPACK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是师范生胜任未来课堂教学需具备的一种知识结构。关注国内外TPACK研究最新动态与趋势,了解目前国内外TPACK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对丰富师范生实例的研究,以及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改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TPACK; 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
教育4.0时代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到来,随之而来的是在线教学的常态化、混合学习的普遍化,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教育发展背景之下,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future teachers)势必要具备必要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以适应教育4.0的发展需要。
TPACK是美国学者马修·凯勒(Matthew Koehler)和庞亚·米什拉( Punya Mishra)在2006年,基于李·舒尔曼(LeeS.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A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概念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师知识框架,是由技术知识(TK)、教学知识(PK)和学科内容知识(CK)三类核心知识元素,以及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体。[1]这一框架的提出,打破了技术与传统教育之间的隔阂,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均被视作是教师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所必须掌握的一种知识体系。为了检验师范生的TPACK水平,国内外纷纷兴起对于师范生TPACK的测量研究。
为了更好的开展对于师范生TPACK的实例研究,就有必要了解国内外TPACK研究现有动态与趋势,以便为研究展开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TPACK内涵
TPACK理论创造性的将技术知识、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进行整合。而这三者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更是一种动态的融合。尤其是随着三种知识的不断更新,不同学者对于TPACK内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