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Translations of Snow-to the tune of Qin Yuan Ch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文献综述

 2021-11-14 22:02:21

文献综述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代表作,此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北国雪原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作者重任在肩的强烈使命感。毛泽东作为新中国开国领袖,拥有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因此他的诗词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毛的诗词进行英译并对英译本进行研究对于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极具意义。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沁园春·雪》英译本 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单一译本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和翻译风格分析:郑延国(1995)从意境再现、情感表达、锤炼语言、以诗译诗(即以自由诗体译《沁园春》谱式)四个方面对《沁园春·雪》英译本进行评析;张保红(2015)基于英语文学文化传统,从焦点透视叙述、人物形象的重构以及诗意细节取舍三大方面剖析了罗格·梅森对《沁园春·雪》的阐释与翻译过程;王艳(2017)以辜正坤的英译本为例,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文章主要从汉英两种语言语法、措辞以及意境三个方面对英译过程中美学要素的磨蚀进行阐释。其二是对多个译本对比研究:代正利(2018)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沁园春·雪》三个具有代表性译本在诗味生成、诗意表达和诗境营造与诗意建构上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译本在诗意建构上的得失。其三是译者和译本分析:夏惠君(2010)从接受美学视角评析《沁园春·雪》的英译,从译本读者的“期待视界”和接受心理以及译者对诗歌“意义空白”填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沁园春·雪》英译本进行了研究,但是鲜有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进行探析,有待进一步探讨。

Vermeer(1996)提出翻译目的论并做出具体阐释,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目的论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与忠实原则。王茜(2013)以英译的《葬花吟》为例,从功能目的论出发,选择了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译本和许渊冲的译本,从诗歌意象、诗歌韵律和诗歌形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各个译本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之间的联系;颜凡博(2014)以目的论为基础,分别论证“跨文化交际”、“审美”以及“忠实”三个主要目的在唐诗《送友人》英译过程中的应用;王密卿,闫曼茹(2017)从翻译目的论视角来探析《汉英对照仓央嘉措诗集》,以了解翻译目的对其英译过程的指导价值和影响。由此可见,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对诗歌英译本进行研究分析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从目的论视角探析《沁园春·雪》英译本是可行的。本文欲以翻译目的论的三个重要原则为依据,对其三个英译本(许渊冲译作、辜正坤译作以及毛泽东诗词翻译组译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充实对《沁园春·雪》英译本的研究,以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实践和批评提供参考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Lefebvre, A.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 [M].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3.

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Rout ledge, 2001.

Newmark,P. About Transl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