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ESL Learner Factors in Oral Production文献综述

 2022-01-18 22:39:27

全文总字数:4188字

文献综述

1.引言

口语产出是二语产出的重要部分,不仅体现出二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和知识储备,也能用来衡量学习者语言学习“听说读写”中“说”的质量。本研究将以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口语产出过程中的学习者因素。

2.研究背景

学习者因素是二语习得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者通常从学习者自身因素出发,探究这些因素对二语学习产生的影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有关于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因素的研究。DanemanMeredyth和Patricia A. Carpenter (1980)曾提出过关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理论,认为工作记忆存在个体差异,是导致语言理解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的不同也可能是由多种差异造成的,如:个人的知识储备差异、记忆能力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John Carroll (1981)提出了语言学能(Language Aptitude)这一因素,他把“语言学能”定义为一个人学习一门外语时初始的准备状态和能力,以及在学习外语这方面的潜在天赋,使之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能力”。

在20世纪90年代初,Peter Skehan (1991)、Larsen-Freeman和Long (1991)分别提出了各自关于学习者因素差异的理论。Peter Skenhan将学习者因素分成了四大类:语言学能、学习动机、语言学习策略以及认知和影响因素。其中,他将焦虑(Anxiety)因素归类到了认知和影响因素中。而Larsen-Freeman和Long将学习者因素分成了七大类:年龄、社会心理因素、个性、认知风格、大脑半球专门化、学习策略和其他因素。其中,他们将焦虑因素归类在个性一类。这两个理论中都将语言学能单独列为一个类别,去探究语言学能的个体差异。MacIntyre和Gardner(1994) 根据不同的认知阶段,将焦虑分成了三种类型:输入焦虑、加工焦虑和产出焦虑。

到了21世纪,国外关于学习者因素的研究和二语学习的联系愈发成熟,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开始研究学习者因素对于二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者因素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上,大多通过语言测试等方式,具体地分析二者的联系。Peter Robinson(2005)研究了语言学能和二语习得的关系。他认为,语言学能是不同语境、不同学习阶段中二语学习者所具备的一种语言信息处理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随着语境和语言水平的提升,语言学能是动态可变的、发展的。Yvonne Jain和Gurnam Kaur Sidhu(2013)研究了焦虑因素和英语学习的关系,提出焦虑对英语学习有负面影响,焦虑等级的提高会使得二语学习者产生负面情绪,从而降低语言熟练度。Ahmad Mojavezi和Mohammad JavadAhmadian(2014)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更优的二语学习者在二语口语产出中表现也更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