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the Male Characters in Hamlet文献综述

 2022-03-11 22:37:44

文献综述

1.前言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于1599年至1602年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哈姆雷特创作生涯中最具盛名的剧本,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戏剧主要讲述的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杀害了其父亲,夺取了王位并且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哈姆雷特决定为父报仇的故事。该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了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饱满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哈姆雷特》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褒贬不一,但都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性格特点,悲剧命运和悲剧形成的原因三个方面来分析《哈姆雷特》中男性角色,并且在前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更加透彻地理解《哈姆雷特》这部戏剧。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现状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撰写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戏剧之一,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激烈讨论。罗伯特·卡杜洛(Robert J.Cardullo,2012)认为次要人物波罗涅斯在《哈姆雷特》中不仅在结构上是必要的而且试图将它们与莎士比亚戏剧的更大意义联系起来。大卫·博雷德(David Beauregard,2007)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哈姆雷特》中的某些元素以及历史和传记事件,都表明从天主教的角度可以更好的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赖斯纳·加夫里(Reisner Gavriel,2019)认为分析《哈姆雷特》这种心理分析读物,要将哈姆雷特的戏剧放在洛瓦尔德(Loewald)和温尼克特(Winnicott)的理论背景下。克里斯托弗·霍尔斯(J.Christopher Hall,2016)表示《哈姆雷特》中的叙事案例体现出了个人主义,这在西方文学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伯格曼.马丁(Bergmann Martin S,2009)更是讨论了《哈姆雷特》在心理分析史上的特殊作用。此外,国外学者还从叙事手法,文艺复兴,艺术手法等方面对《哈姆雷特》进行了更加深入地讨论。

2.2.国内研究现状

《哈姆雷特》起初于1903年作为《莎士比亚故事集》中的一个译本,由上海达文书出版社出版,后又由不同的翻译学者对其进行翻译,《哈姆雷特》与莎翁汉译剧本一同正式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北塔,2008)。自《哈姆雷特》进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就一直对其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文精神,悲剧命运,叙事艺术,复仇主题。一些学者从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与其他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对比以及创作背景的角度对《哈姆雷特》进行了解读。吴海月(2017)将《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做了比较,通过悲剧冲突和悲剧角色探究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通过悲剧价值探究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戏剧悲剧的特征。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译本入手,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大师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译本对我们理解这部经典戏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一直都在进行,并且相比较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加的全面,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2与本文有关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