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Myth-Archetypal Criticism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文献综述

 2022-03-16 23:06:32

文献综述

  1. 前言

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美国作家,早年因受父亲收藏的影响进行恐怖小说的创作。尽管早年间经济状况拮据,但从未想过辍笔不耕。后期作品得到赏识之后便开始编写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等多方位发展。金喜欢通过大篇幅的叙述故事主角的背景及他们的人格发展过程,并且着重对人性本质的展露和拷问。早期金擅长将这些藏在惊恐表象之下,如《魔女嘉莉》。而到了后期《肖申克的救赎》一系列作品中,金已经转向以更加直白的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这让个人与世界的对立显得更加孤立无助。结合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的叙事结构,从作品的情节和中心人物安迪的经历与心路历程出发,分析主人公与世界的对抗,从中以小见大地从叙事模式这个分支看出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评判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与缺陷。

  1.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出现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的末期,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出版著作《批评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sm),从文化和文学角度对'原型'作进一步深入阐释,发展出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原型理论。这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标志着神话原型批评的诞生,与此同时,弗莱也成为神话原型批评的创始人。

雷纳·韦勒克(Rene Wellek)在《批评的概念》(Concepts of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神话原型批评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和荣格(Carl Gustav)把无意识当作人类的lsquo;原型rsquo;和原始意象的集体贮存库的看法。”这正说明了神话原型批判理论的来源与发展过程。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与荣格(Carl Gustav)的无意识理论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基础。哈里森(Jane Ellen Harrison)在《古代艺术与仪式》(Ancient Art and Ritual)中沿用弗雷泽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的写法,提出'神话一仪式'学说主要关注对于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的探索,认为所有神话部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和解释,反映了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出现以前的原型理论的发展。

弗莱提出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许多的作品之中都有所体现。首先,弗莱自己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的叙事模式用于分析莎士比亚的喜剧。他将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喜剧比作“夏”的叙事模式,比如《仲夏夜之梦》( A Midsummer Night#39;s Dream),《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而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中的诗歌则借用《圣经》(The Bible)的典故,采用二元神话原型对立的模式创造出来。古尔灵(Wilfred Guerin)的《文学批评方法手册》(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探讨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思辨性与哲学性,认为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与宗教、人类学以及文化史有相关的联系,通过运用这个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的价值与内涵。同时也提出,运用神话原型的时候要切忌以偏概全。

2.2国内研究状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时候传入中国学术界。起初,由于当时中国国内时代大背景的限制, 原型理论被中国学术界定义为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故而这项理论在当时在中国学术界是受到批判与指摘的。1962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现代资产阶级文艺理论文选》,这为中国文学界带来新的可能,也为原型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最先开始使用原型批评的是台湾的文学界。徐进夫《文学欣赏与批评》进行翻译, 对神话原型批评进行重点阐述与介绍,并且最早阐述原型的定义,在学术界进行广泛交流与推广。同时一些台湾学者也开始尝试用原型批评方法分析中国本土的文学现象, 如水晶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 颜元叔的《谈民族文学》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文学界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蔚然成风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 有关荣格的原型心理学和弗莱的原型批评论的两部著作传入中国,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这才开始在中国大陆学界得到传播。神话原型理论的传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高潮, 这时候的中国文学界对原型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6年叶舒宪发表了《神话—原型批评》,首次较为系统的评述了原型理论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书中对《红楼梦》、《长恨歌》等中国经典文学著作进行剖析,可见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一定的认可,中国学术界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逐渐重视。随后,中国诸多学者开始对有关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相关起源与发展的著作进行翻译,其中,弗雷泽的扛鼎之作《金枝》也被翻译出版, 在这我国理论界引起很大的触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