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Juxtaposition in The Road文献综述

 2022-04-14 21:42:29

文献综述

  1. 前言

路》(2006)是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后继者”的科马克·麦卡锡(1933—)创作的一部小说。《路》讲述在地球文明遭到大毁灭之后,一对幸存的父子试图穿越寒冷的城市废墟和荒无人烟乡野,希望到达南方,寻找生存下来的可能的故事。《路》甫一出版,就已其简洁沉重的文风引起了文坛的重视。麦卡锡是一个深谙小说情节结构设置的作家。本文将着重从“并置叙事”的角度解读《路》的主题,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本小说。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麦卡锡《路》的研究比较繁荣,主要集中在诸如道德,后启示录阅读等方面。格林德利(2008)将这部小说视为犹太基督教神话苦难的记录,他认为麦卡锡的描述和《启示录》的某些相似之处表明了这场灾难的超自然原因。兰博(2008)探讨了救赎之路的主题。库珀(2008)在其论文“科马克·麦卡锡的男主角们:麦卡锡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伦理道德”中,通过研究麦卡锡小说叙事技巧的范围,阐释了麦卡锡对道德行为和道德态度的描述。阿什利·昆萨(2009)研究了麦卡锡建立“一个新地球,一个新伊甸园”的方法,她着重描写科马克·麦卡锡的后末世语言。戈弗雷(2011)分析了父亲在世界被毁灭之前的记忆,并指出父亲的记忆为父亲、儿子和读者同时创造了一个可破译的和不可知的地形。

2.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路》这本小说已经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胡水琴(2010)通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解读,揭示了现代性给人类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何利娟(2012)从《路》中的希望、生与死等主题入手,契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希望存在于行动的性质本身之中”的思考,分析出行动同时也是希望,希望存在于行动之中。闫小欢(2013)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浅析火种在小说中蕴含的希望,善良与爱之意。彭秀芬(2016)从《路》中的创伤叙事角度,分析出麦卡锡技法灵活运用技法,谱写了一曲生态困境下壮丽的末日悲歌。刘丽(2017)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切入,父子二人的成长给“后启示录”的世界带来了希望。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