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Briony’s Mental Growth in Atonement文献综述

 2022-07-23 16:22:44

附页:

文献综述

  1. 前言

《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兴之所至写下的成长小说之一,其雅致内敛的文字风格、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他对女主人公布里奥妮细腻的心理成长过程的描写而博得众多小说评论家的赞赏,使《赎罪》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赎罪》便因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也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研究对象。国内外一众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赎罪》做了较为全面详细的研究,最终得出了各有特色的见解,让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这部不朽之作。本文立足于成长小说的创作源泉,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分析《赎罪》中主人公布里奥妮自天真无知到成熟世故的成长历练过程,将着重从布里奥妮的成长过程深入探讨《赎罪》中作者对于下一代的人文关怀,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小说。

  1.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赎罪》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好评,作品的传播和译介也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认可,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学者詹姆斯·费伦的著作《叙事判断与修辞性叙事理论》从《赎罪》叙事结构分析作品,采用阐释判断、伦理判断和审美判断对《赎罪》进行了实证分析。美国学者莫迪凯·马科斯曾指出成长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成长解释成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另一类是把成长描述为一段重要的认识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过程。同时,作为一本富有哲理思想的经典小说,它对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同样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者塞巴斯蒂安·格罗斯在《伊恩·麦克尤恩:当代的批判视角》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文本阅读、文化分析和关键关键和理论问题的讨论结合起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赎罪》。此外,国外学者还从叙事结构、美学批评、时间观、社会学和性别研究等角度对《赎罪》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自2005年郭国良先生为国内读者翻译《赎罪》以来,此书便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学者未停止过对这部小说的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小说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之外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是有关主题性的研究,廖静的《叙事伦理视角下lt;赎罪gt;的“赎罪”主题》,从叙事伦理视角对小说的叙事主题进行分析。杨丽丽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研究》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分析了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其次是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研究,如严春妹《无法完成的救赎—lt;赎罪gt;中布里奥尼的心理分析》,在心理学伦理分析下探讨了布里奥妮的自我分析。熊华的《lt;赎罪gt;中布列奥妮的人格成长》借助荣格的原型理论分析布里奥妮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大量学者对《赎罪》作出了不同的解读,还有学者运用解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对小说的叙事层次进行分析,论述了《赎罪》在表面上是写布里奥妮的赎罪,但在隐性方面,阐释了布里奥妮的成长,表现了在赎罪中成长这个更深刻的意义。此外《赎罪》中的元小说理论也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然而对比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存在局限,研究的深度还有待拓展。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詹姆斯·费伦在《叙事判断与修辞性叙事理论》中认为,麦克尤恩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叙事,展现了布里奥妮错误的难以避免以及叙事的难以改写,引导了读者的叙事伦理判断。耿潇在《成长理论视域下麦克尤恩的lt;赎罪gt;》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成长理论,分析《赎罪》中布里奥妮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以此探讨“罪”与“罚”和“成长”之间的关系。苌姗姗的《在赎罪中成长—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lt;赎罪gt;》,从成长小说的三部曲来分析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还有学者从伦理困境的角度,展现布里奥妮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伦理关系,而这三者关系又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尹吉明的浅析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分析了在《赎罪》中体现的人文主义关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