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南北战争后,美国出现了严肃而带有悲剧性的南方文学,并涌现了一批成就卓越的作家,如福克纳、沃伦、尤多拉·韦尔蒂、麦卡勒斯、奥康纳与斯泰伦等。直至现在,这一流派仍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的天才女作家,而《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其在23岁时出版的第一本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孤独感带有普遍的永恒性。同时,她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南方充斥着矛盾冲突的社会现实,还探索了人们如何在这样荒诞的环境中找寻出路,因而充满了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麦卡勒斯塑造了一系列畸形人物,他们无不处在荒诞之中,就如同存在主义者眼中的世界那样。小说自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广泛赞誉。克劳斯·曼曾说《心是孤独的猎手》“有些部分非常吸引人。无边的悲哀,但却巧妙地避免了感伤。相当严肃和准确。对人类灵魂的最终无法安慰和不可救药具有如此惊人的洞见。”在麦卡勒斯所处的时代,她甚至被看作福克纳的接班人。
卡森·麦卡勒斯的开山之作《心是孤独的猎手》充满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著述数不胜数。
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学者对于《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研究就开始了。大体上看,国外学者们对于该作品的研究主要从新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意识形态批评以及酷儿理论这三个角度着手。
西方文艺评论家早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如创作主题与诗性特征。美国当代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曾在书中称赞道:“麦卡勒斯的才能在于能用意象的堆积和韵律优美的重复语句来唤起独特的经验”。奥利弗·埃文(1957)也指出:“人之孤独与爱之无能构成了贯穿麦卡勒斯所有主要作品的基本主题。”伊哈布·哈桑(1961)这种说法虽得到了麦卡勒斯本人的肯定,但由此也产生了朱迪斯bull;吉布林bull;詹姆斯(1995)在“Wunderkind: The Reputation of Carson McCullers”中提及的“新批评共识”现象:“这些条件自动地限定了范围和相关性,致命地削弱了她的价值,是她成为偏见的牺牲品。”在《卡森·麦卡勒斯:爱的炼金术与痛苦的美学中》首次将麦卡勒斯的美国南方背景与作品解读联系到一起,他谈到:“麦卡勒斯的哥特式想象来源于注重传统和群体价值的南方生活现实并且从lsquo;精神隔绝rsquo;概念中汲取了特殊的活力”。由此,哈桑开启了评论界对于麦卡勒斯的评论传统的另一条先河,六七十年代的评论家们开始从南方文学内部传统评价她。
20世纪70年代,“新批评共识”得到突破,V·S·卡尔(1990)在《解读卡森·麦卡勒斯》一书中提及潘西娅·布劳顿于1974年发表的《卡森·麦卡勒斯的lt;伤心咖啡馆之歌gt;中女性特质的摒弃》,提供了首例重要的女性主义解读。自此,评论界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心是孤独的猎手》,并主要聚焦于南方女性形象批评和作品与南方女性文学传统的关系。其中,女性形象批评角度着眼于南方父权体制下女性人物的境遇与身份界定问题的分析,如对《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黑人女佣鲍蒂亚以及青春期少女米克·凯利的形象分析。芭芭拉·B.怀特(1986)曾指出:青春期少女一方面对成年世界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却又对于达不到传统社会规定的女性身份标准而感到害怕。此外,路易斯·威斯特林、埃米莉·米勒·巴迪克、苏珊·格巴等人则将文本置于南方妇女文化传统的背景下集中讨论。
20世纪80年代,意识形态批评成为这一阶段对于麦卡勒斯小说研究的重心,主要是对麦卡勒斯作品中少女形象的“双性同体”性展开分析。L·塔埃茨施(1992)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交叉轨迹》中得出结论:米克的双性同体性变化呈逐渐减弱的趋势,直到最后人物接受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定模式而消失;而在比夫·勃拉农身上,其双性同体性呈逐渐增强态势,他的敏感心灵和悲悯情怀最终使他明察世事。
“酷儿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麦卡勒斯的作品研究中的关键词。在美国当代著名女同性恋作家萨拉·舒尔曼(2000)发表的《麦卡勒斯:经典之殿的牺牲品?》中,她认为《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隐含着潜在的同性恋色彩,包括“同性恋、压抑的同性恋、预期的同性恋或者不健全的异性恋”。这一崭新的视角使得学者们在对麦卡勒斯的小说进行文本研究时,避免了单一化解读,同时丰富了“精神隔绝”的内涵。
相较于国外对于麦卡勒斯作品的主题明确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其小说的研究则起步较晚。但随着麦卡勒斯小说中文译本的出现,相关的论文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国内学者们对于麦卡勒斯的重视在不断提高。国内评论界对于其小说早期最系统的评论是赵毅衡(1987)的《孤独的悲歌》,他主要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贯穿其作品的线索是“人在社会中永远被禁锢于孤独状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
- 《荆棘之城》中莫德人物形象分析An Analysis of Maud’s Image in Fingersmith文献综述
- 《少数派报告》中的自由意志浅析Analysis of Free Will in Minority Report文献综述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文献综述
- 浅析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文献综述
- 《泰晤士报》对华报道的转述引语研究On Reported Speech of News about China in The Times文献综述
- 威尼斯之死:永恒之光Death in Venice: Light Everlasting文献综述
- 家庭教育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分析文献综述
-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Undefeated by Ernest Hemingway 浅析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打不败的人》象征意义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