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要求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成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的召开,世界各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空前提升。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我国正在通过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承担责任。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40%-45%。
经过长期的探索,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行政化控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我国对于工业领域碳排放的控制减排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往往容易被忽视。直接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煤的使用、燃油的使用、天然气或煤气的使用;间接碳排 放 主要来源于家用电器的使用、使用外部供暖等。据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完全能耗的碳排放量占城市总排放量的 30%—60%。[1-2]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领域产生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合理控制生活领域碳排放,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低碳试点。其中以广东为代表,率先试行了碳普惠制。
低碳权益是环境权益的一种,碳普惠是低碳权益惠及公众的具体表现。碳普惠制是为市民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碳普惠制围绕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从绿色出行到水电气节约到垃圾分类等,通过公众自愿参与,进行减碳行为记录并进行量化处理,转化为相应的碳币,根据碳币给予奖励。碳普惠制的实施,以激励制度为基础,有利于调动全民参与减排的积极性,在社会范围内建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地铁因其高速、承载量大、低污染的特点,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地铁出行纳入碳普惠制,首先需要对市民乘坐地铁出行的减碳量进行核算。论文将采用替代法和均值法研究市民乘坐地铁出行减碳量。替代法的主要思想是调查市民在没有地铁系统时为实现
出行目的选择其他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产生的碳排放,如公交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大巴车、电动自行车等,以此来反映如果地铁的减碳量。均值法,即以目前城市客运交通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单位人次出行碳排放的平均值为基准线排放的方法,出行方式一般包括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大巴车等。[3]因此需要对减碳、碳普惠制及减碳量的计算方法进行文献检索。
2、国内现状研究
(1)、对交通碳排放的计算及解决的相关问题
减碳是各国对于缓解气候问题的共识。出行作为人们每天必要的活动之一,采用何种出行方式对于对于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交通碳排放的计算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苏城元,陆键[4] 采用了IPCC2006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及运用基于我国燃烧热值的CO2排放因子,统计分析了城市交通CO2的排放现状,通过情景分析评估了不同减排策略的减排效果,为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及节能减排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冯悦怡,张力小[5]等应用情景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分析,构建 LEAP 模型设定了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 3 种不同情景,对北京市 2007 年-2030 年的能源需求、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北京市未来能源发展和建设低碳城市提供重要的定量化依据。
(2)、碳普惠制的推行及公共交通减碳量的计算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